在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真实的学习是否发生?怎样才能促进其发生?本文从创设真实的、数字的情境入手,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原理运用及思维体验等过程,充实知识体系建构,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让学习真实发生。具体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习发生,快跟着信息技术上机考试系统的小编来看看吧~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到“倡导真实性学习”,即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素养。
而信息科技课程本身就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涉及的内容多为信息科技应用场景,所以在教学时营造真实的环境,以真实问题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
《课标》要求:“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这里的“真实问题或项目”是驱动学习的载体,目的是以此驱动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以此达到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因此,要实现教学目的,“真实问题或项目”的创设是关键。
例如,在第二学段“数据与编码”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编码”的含义,《课标》引入了一个真实的场景:
生活中经常会使用数字对居民楼中的每个家庭住址进行编码,如5幢3单元2楼1室可以编码表示为5-3-201,也可以表示为5-3-0201。
如果让学生去经历“居民楼编码”,既可以让学生知道编码的目的是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与秩序的科学基础,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201”与“0201”编码方式的区别,了解如何建立编码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进而体会编码中蕴含的信息。
又如,在第三学段“过程与控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过程”“控制”的含义,《课标》引入了家用微波炉使用的场景,让学生观察、使用微波炉,分析其工作原理。
通过体验和认识微波炉的过程与控制,学生对“过程与控制可以抽象为包含输入、计算和输出三个典型环节的系统”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微波炉的应用场景,发现微波炉有“机械调节式”和“智能控制式”的区分,它们都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反馈”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特别是智能微波炉使用了计算机芯片参与控制,使得控制精度和控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但控制时间更精确,而且能够实现复杂的分段火力控制,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烹饪,从而让学生了解过程与控制的特征及实现方式,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手段,知道计算机可用于实现过程与控制,能在实验系统中通过编程等手段验证过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经历了“原理”“过程”,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原理更加了解,他们的信息科技知识体系建构得以扩充与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
要让学习真实发生,必须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因为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实践和应用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做中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项目,决定如何使用资源和解决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这种经验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做中学”往往涉及解决真实或模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这些技能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挑战时发挥主体作用。
在“做中学”的项目中,学生通常需要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即设置目标、监控进展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学生有机会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他们可以评估自己的工作,识别成功之处和改进的空间。这种反思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
所以,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还能发展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让学习真实发生,必须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当学生被置于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同样,多元化的数字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互动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多元化的数字资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到更加舒适和高效,从而提高参与度。
许多数字资源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这种互动和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的项目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通过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更方便地协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共同参与的体验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科技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促进学习真实发生的途径更不止一条。只要抓住“创新”这个灵魂,坚守“亲历”这个法宝,创设“真实”学习环境,鼓励“主体”积极参与,真实的学习就一定能够发生,教学必将取得预期成效。青岛正日软件信息技术考试系统借助数字技术应用优势,可为考试主管单位提供更贴合需求的拓展性、探究性的考查形式。依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设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应用的考查形式,如基于真实情境下,结合虚拟仿真、物理感知、数字画面等智能技术,设计情景式、综合式、大单元式、项目式等多元化考查形式,实现多模态呈现学生数字行为结果。在检验学生素养能力的同时,实现通过测评、实践应用促进学生素养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协调发展。
本文作者:李维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12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