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以“中国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为主题的中国教育科学论坛(2022)特别高端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董奇发表了题为《面向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智能教育评价》的主旨报告。董奇教授表示,深入研究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推动新型智能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智慧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详细内容一起随信息技术上机考试系统小编看看吧~
怎样推动新时代中国教育科学的发展,怎样主动应对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共同构建智慧教育的体系?我主要从“面向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智能教育评价”角度谈一谈。
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在很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还是从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未来社会都对下一代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全球意识、学会学习、高阶思维、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等方面提出了许许多多具体的、更高的新要求。
未来人才这些重要的、新的素养的培养,是我们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既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未来。
基础教育在未来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奠基性作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这三个阶段的培养,将会对学生未来素养的塑造发挥关键性、奠基性的作用。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中小学的发展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另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还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就是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
比如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社会沟通技能不足、身心健康需要加强、国际视野不足等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大家共同关注的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我们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现在的关键就是怎样落实好这些政策。
落实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包括标准、课程、教材、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科技赋能,特别是在教育评价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所以说,教育评价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涉及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这样一套新体系的建立需要做大量工作,尤其需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纵向评价。这些具体落实措施也在《总体方案》中被明确提出。
2022年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另一方面,由于评价的方式、内容以及其他信息源等多方面的不足,当前教育评价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为此,深入研究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推动新型智能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智慧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
1、技术发展为教育评价带来了新动能。
技术发展为教育评价带来了新动能。5G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人机物互联,为采集多维过程和环境数据提供了可能。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可以智能识别学习的动作行为、表情等信息,为教育评价提供客观的、过程性信息。
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可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脑电技术、脑成像技术,可以分析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情感等机制,深度揭示学习过程,为评估认知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VR/AR/MR仿真技术,创设类似真实问题解决的环境,有助于用模拟真实问题解决情景的方式评估高阶能力。
这些都意味着科技可以赋能新型的教育评价,推动当前的教育评价改革。
2、科技赋能推动教育评价转型
在评价的目标方面,我们过去的传统评价由于评价方法、手段的局限性,注重知识、基本能力评价。现在新型科技的应用使评价的目标大大拓展,可以更好地拓展到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评价。
在评价方式方面,我们过去偏重一个点上的评价、静态的评价、终结性的评价,评价方式是以纸笔测试为主,现在我们可以进行动态的评价、过程性的评价,多维度的评价,评价方式则是多元方法运用。
在评价信息方面,我们可以用多种科学手段方法,采集学生多方面的数据,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把学生的文本、表情、音频、图片、视频、动作等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评价任务与体验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一些儿童友好型的评价方式,使孩子在互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教育游戏过程中,以及在接近真实场景的3D模拟情景中更好地表现、更愉快地表现,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在评价过程方面,我们可以将科技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这样大大增加了我们对学生发展过程的理解、学习困难过程的理解,增加了我们对有效学习的理解。这就是伴随式的、智能化的评价手段和工具。
在评价反馈方面,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习,改进教学,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方式,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率,所以及时的反馈很重要。教育系统的学生很多,使用传统的评价很难做到及时诊断、及时反馈,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反馈,而通过智能性的教育评价,我们则能够逐步实现,并且能够做得越来越好。
评价最终还是要促进结果的应用,反馈实际上也是结果应用的一个环节。在评价结果应用方面,我们更多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提高教育的效果。这既包括帮助学生,也包括帮助教师,帮助家长,帮助教育科研人员,更好地将评价结果(尤其是结合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结果)及时用于过程性的改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优化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
当然在宏观上,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市、区县层面,现在的教育决策需要依据更多的证据,需要精准,需要个性化。教育部在怀部长的指导下,大力推动智慧教育,尤其是智慧教育的管理体系,科技在其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得以体现。
智能教育评价也将会在教育管理决策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我们要知道学生发展的状况,要知道教育质量的状况、薄弱点,要知道制定的教育政策、投入的教育资金究竟效果如何,要知道我们推荐的很多有效方法的成本有多高,是否可推广。这些都是教育管理决策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新型的智能教育评价还面临着很多需要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发挥教育管理者、教育科研人员、一线专家等的智慧,我们尤其需要做的是使这些主体能够更好地协同起来,一起合作,推动智能教育评价的发展,为智慧教育新生态的构建做出教育智能评价方面的重要贡献。
其中,有四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建议1:发展智能教育评价,要紧密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
发展智能教育评价,不能为教育评价而评价,一定要紧密地围绕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我们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政策落地,助力措施落实,因为只有这样,智能教育评价才能有方向、有价值。
建议2:聚焦一线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切实减轻师生负担,助力增质提效工作
我们一定要聚焦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真问题,现在的一线工作中,学生的负担重,教师的负担、校长们的负担、教育管理人员的负担也很重,付出很多但效果不见得都很好。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要提质增效,对于老师、校长、教育管理人员而言也应提质增效。
怎样使得智能教育评价方法帮助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实际上是当前教育系统面临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我认为,智慧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学生、老师、校长、教育管理人员减轻负担,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让大家在智能教育评价的推进过程中真正受益,真正有获得感。
建议3:大力推进多学科研究,为评价方法创新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智能教育评价涉及到众多的学科,需要大力开展多学科的研究,了解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规律,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只有把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规律、教与学的规律弄清楚了,我们才能更好地使评价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其中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做,需要跨学科的研究,不能就教育评价方法讲教育评价方法,如果脱离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能力发展的过程、品德形成的过程,不论我们的教育评价是智能的还是不智能的,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建议4:鼓励跨界合作,共同推动智能评价在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
最后,鼓励跨界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教育评价的发展,尤其在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这需要进行多学科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等的支持,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一线中小学的支持,也需要在技术、方法上创新力很强的企业的支持。只有跨界的深度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智能教育评价的发展。智能教育评价的结果能够造福于孩子,造福于老师,造福于教育管理者。
只有开展跨界协同创新,加强智能教育评价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中国的教育科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来源:公众号”教育信息化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