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一起随信息技术上机考试系统小编看看详情——
各区、市教体局,高新区党群工作部,机关有关处室,局属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
现将《青岛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教育局
2023年3月24日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逐步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特征,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为贯彻教育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青岛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应用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以数字化支撑引领教学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创新,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适应数字时代的新特征、新趋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学减负提质增效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开展数字助教、助学、助评,推动我市教育数字化发展,构建与新时代人才需求、个体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生态,助力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我市数字化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教学空间融合发展。市区两级教育平台功能健全,应用服务“一号登录、一网通管”。数字教学资源丰富、系统、精准,满足教学多种场景应用需求。师生数字素养明显提升,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数字化赋能教学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构建“家校社协同、政企研合作”共同推进的良好生态。形成一批青岛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应用样本,打造30所数字化赋能教学标杆校。
(一)优化基础环境建设,加快学校数字化转型
1.推动数字化环境覆盖。按照《青岛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应用指南与评估标准(试行)》要求,以立足教学需求、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益为导向推动学校软硬件设施优化升级,完成教育网络完善和迭代升级,实现校园无线网络高质量覆盖。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强化数字技术对教学改革创新的支撑作用。2023年全市评选100所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示范校,2024年全市50%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应用要求,2025年全市中小学校进入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新阶段。
2.规范教育装备配备标准。优化《青岛市普通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标准(2020版)》,结合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功能场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标准,为学校开展特色数字化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以教育装备标准化服务、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建立教育装备使用培训、实例示范、安装配置“三同步”工作遵循,保障硬件及技术服务教学实际需求。推进多元终端互联兼容、终端与数字资源匹配适用,保障教育终端绿色健康、安全可控、使用便捷。
(二)完善系统平台搭建,汇聚优质功能与工具
3.促进平台互联互通。遵循“兼顾集约建设、鼓励特色发展”原则,市域内教育类平台、系统按照青岛教育e平台接口标准建设并统筹接入。强化上级系统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平台、系统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成果共享、推广便捷。按照“平台建设分级负责、中小学校应用为主”要求,市区两级持续优化区域教育类平台功能建设,加强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功能版块整合汇聚,为中小学校教学提供“平台+资源”一站式服务。加强系统平台数据的跟踪分析和综合挖掘,推动基于数据支撑的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评价,探索构建学生、教师成长数字画像,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决策。
4.鼓励区校特色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区校根据区域特点和教学实际,突出实用实效,培育数字化赋能“教、学、评”典型项目。推行“一项成熟、全市共享”机制,按照区(市)校申报、专家论证、试点应用、组织培训、全面推广流程,对“好用、易用、常用”的系统、软件或智慧教学工具进行重点扶持和品牌打造并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在全市推广,优秀项目案例同步纳入我市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成果。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学标杆校创建工程,2023年到2024年,市区统筹教育专家、教研科研、名师名校长等人员加强培育指导,2025年全市评估认定30所数字化赋能教学标杆校。
(三)融通优质教学资源,支持教学多场景应用
5.加强资源系统建设。引导师生、家长统筹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市区校多级平台,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师备课、网络教研、课堂教学、答疑辅导、课后服务、居家学习、家校共育等场景下的支撑作用。指导教师借鉴平台优质资源改进教学,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研究水平。立足教学实际需求与教学难点痛点,做好本地特色资源补充建设工作,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分类打造备课资源库、习题资源库、课程资源库、教研资源库,重点建成基础教育学段全学科重难点知识目录及小微短视频。2023年形成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方案并完成资源架构,2024年建成10000个以上数字教学资源,基本满足教学需求,2025年数字教学资源风格多元,实现迭代更新。
6.改革资源供给服务。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资源建设机制,支持校际之间、校社之间优质资源合作共建,推动社区、企业、科研机构、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服务教学,鼓励学校师生自建数字教学资源推送平台共享。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按需使用,推进教学优质校与教学薄弱校远程帮扶。推广线上同步教研,用好名师空中公益课堂、教师在线e辅导等,持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规范数字教学资源质量标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基于用户使用评价的资源质量评价办法,确保数字教学资源质量过关、动态更新、贴合教学。
(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推动数字化常态应用
7.开展评价培训工作。依据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对教师数字素养进行评价,组织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活动。抽测区市教师数字素养,将评价结果作为区域统筹发展的参考内容,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出台《青岛市教育数字化转型“135”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结果,全市培养认定100名教育首席信息官(ECIO)、300名信息化专家型校长和500名信息化专家型教师,通过以点带面形式提高全市中小学校数字化管理和应用能力。
8.丰富素养提升渠道。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开展多样化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活动。将数字素养培育有机融入相关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信息并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创造等活动。在青岛市优质课、一师一优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加强对数字技术与学科融合能力的考查,每年评选200节数字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优质课、一师一优课获奖课例推送青岛教育e平台共享,充分发挥优质课例的示范引导作用。使用常用智慧教学工具、软件等操作教程,分学科设计定制数字技术应用培训课程,促进教师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精准提升。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联盟校交流活动和“135”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培养、挖掘典型案例和专业人才,2025年建成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数字化赋能教学人才库。
(五)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助力“双减”落实落地
9.推行智慧个性作业。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师生提供个性化作业辅导服务,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动态采集学生每日作业学情,借助数据分析形成错题本并靶向推荐巩固练习,支持作业总量监控和作业详情公示,加强作业管理。组建“智慧作业系统”应用培训团队,2023年底前完成中小学校教师全员培训,2024年有关学科教师使用覆盖率达到100%,每周使用不少于1次,加强作业设计常态化指导,统筹学科骨干教师指导广大教师合理调控作业结构,2025年评选50个典型应用案例。
10.优化课外自主学习。建立立足课外的“同伴互助、小组合作、教师指导”虚拟班级系统,支持学生周末、假期期间基于任务列表,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元主体评价为驱动,以靶向推送、组内互助、教师答疑为解决方法实现个性化学习。2023年在局属18所学校试点应用,2024年全市评选10个典型应用案例,组织1次虚拟班级成果展示交流活动。2025年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学校更广范围参与使用。
(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创设优质化发展环境
11.建立管理运行机制。市级成立青岛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数字化赋能教学专家智库,市区两级成立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项目工作专班,设立项目首席执行官,市专班统筹调度区专班工作进展。专班依据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协同制定区域发展目标与路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需求加强指导,教研员践行教学中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学校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共同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学工作科学、广泛开展,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12.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坚持效益导向,常态化开展数字化赋能教学效益监测评价,加强专业指导,发现推广典型。强化督导问责机制,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将区市数字化赋能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区市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范围,区、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将相关工作纳入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注重数字化赋能教学经验总结推广,支持学校、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成果效益。建立参与激励机制,突出正向激励,对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评优评先、专业指导、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支持。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区市专班加强规划与指导,各区市、各学校负责人员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教育数字化战略重大意义,积极开展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推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组织变革。
(二)加强经费保障。区市和学校将数字化赋能教学经费列入预算,以多种形式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形成制度化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满足师生需求和学校发展要求。新校适当超前规划配备,加强资金投入,实现数字化赋能新校高位发展。
(三)加强技术保障。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为教学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保障服务。市区两级专班加强技术保障情况的摸排与评估,形成通报制度。
(四)加强宣传保障。利用网络、新媒体、出版物、会议和论坛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宣传数字化赋能教学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成果交流分享。发挥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畅通家长意见反馈与沟通交流渠道,争取广大家长知晓、参与数字化赋能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版权声明:本文为本站转载文章,仅作分享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