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② - 教育资讯 - 青岛正日软件有限公司
教育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看点 | 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②

2023-07-14 | 3222|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一起随信息技术上机考试系统小编来看专家的观点——


以教学评价牵引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

河南大学 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志军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如何以教育评价改革有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落地、深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以教学评价牵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正是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积极回应。教学评价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


以教学评价牵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需要坚持核心素养立意的评价理念,在重新审视知识、技能测评价值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不易测评内容的重要价值,以教学评价促进教育教学系统的重构。


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有效彰显评价的育人价值,淡化评价的甄别筛选意义,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与反馈作用,在注重育人、关注过程的价值导向下促使评价甄别选拔更加人性化。


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技术赋能的评价优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课程教学评价的融合之道,化解课程教学评价的大量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实践难题,破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中的顽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实施。


开展中小学教学评价教育 为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提供新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如密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出台非常及时,其中的“教学评价牵引行动”再次强调了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深化教学评价改革需要考虑推行教学评价教育,其实践价值有二:


其一,切实促进学生评价素养的健康发展。教学评价教育的根本目是帮助学生养成“自知之明”,那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做好学习的“主人”,拒绝成为评价的“奴隶”。通过外在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是教学评价教育的目的之一。


其二,有助于学校教学评价工作体系的完善优化。学校教师可以更开阔的思路、互补互促的方式,遵循评价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做更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教育活动。所以,在广大中小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教育,是非常迫切的工作。


科学推进教学方式变革行动 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华中师范大学 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佑清


不同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有与其匹配的教学方式。如,对于单纯掌握知识而言,教师传递-学生接受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但传递-接受的方式并不适用于素养的培养。


素养形成具有不同于单纯知识掌握的机制。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素养形成于学生能动参与和独立完成的实践活动过程。如,思维能力主要形成于学生亲身经历和独立完成的思维实践;意志品质主要形成于学生亲身经历和独立完成的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


指向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变革应基于素养形成的机制。教与学的方式是无限多样的。但是,所有旨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学习方式,均应以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尤其是信息加工、意义建构和感受体验获得的过程)为原则。对应地,所有旨在促进学生素养有效形成的教师教的方式,都应以激发、调动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促进、支持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为旨归;但是,教师的教既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也不应占用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所需要的教学时空。


素养导向的教学方式变革要求调整教与学的关系结构。当教学结构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才可能占据主要的教学时空;如此,教学就从以教师传递知识为主转向以落实学生素养发展为主。


教师要成为“行动方案”的积极行动者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成尚荣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课程教学改革深化作了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立意高远、目标鲜明、重点任务突出。这是一幅完整的育人蓝图,我们要以大情怀、大责任把育人使命扛在肩头。


这份改革方案凸显了“行动”。“行动方案”重在行动,也赢在行动,没有有目的、有计划、扎扎实实的行动,方案只能是“方案”,而不能真正落实。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一个个持续的行动,让方案的理念、目标、要求转化为真实、丰富的实践。这样,改革深化才能成为永恒的美好存在。


行动要有行动者。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专家,还有校长、教师都是行动者,所有的行动者各负其责,又形成合力,构建育人的大格局。但是,说到底,最终是由教师去实施并实现的。教师是实施方案的关键因素,是主力军。教师们任重道远。


教师应该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要为教师赋能。我们要和教师一起学习,进一步确立理念,立德树人不仅育学生,也在育自己,教师专业发展就在行动中,教师要成为自觉的行动者。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教师,让教师集中精力,把宝贵时间用在深化改革的刀刃上,教师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行动者。我们要给予教师专业支撑,提供科学、实用的策略、方法和工具,指导他们解决改革中的难点和困惑,让教师成为有办法、有智慧的行动者。我们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同时帮助教师学会反思、改进、提升,让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研究的行动者。


教师——积极的行动者,定将育人蓝图转化为行动路线图,形成改革深化的大气象。


真正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落到实处

首都师范大学 社科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增田


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实行动。其中,“教学方式变革行动”是其重点任务之一。要落实这一重点任务,应该做到:


一是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变学生被动“上课”的观念为主动“求学”的观念,使教学回归本源。“求学”观念源于中国文化经典《易经》的“蒙卦”,卦辞开篇即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教学不是我求儿童来启蒙,而是儿童来求我给他发蒙。蒙卦思想明确指出了教学的初衷,奠定了“求学”观念的文化基础。


二是真正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形态。倡导师生之间的尊重与平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尊重多元理解,真正把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


三是探索多元评价方式,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教学改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以“菜单式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硬实力”

河北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新民


教师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关键,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以探索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开展教师需求导向的课程实施能力培训”要求,为优化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法、评价培训成效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落实该要求,可以采用“点单—配单—评单”一体化“菜单式培训”,真正让每一名参训教师都有所学、有所进、有所获。


一是坚持个性化“点单”,做“精”教师培训。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在立体式开展持续性、动态性的教师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参训教师的疑难点和薄弱点设置培训课程。


二是坚持针对性“配单”,做“活”教师培训。应通过组建一支包括学科教研员和学校优秀教师在内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培训者队伍,灵活运用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培训方式,变索然无味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体验。


三是坚持开放式“评单”,做“实”教师培训。评价教师培训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参与教师的感受和反馈。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常态化、开放式评价机制,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评价,确保培训课程入脑入心、化为动力、推动工作。


关于学习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认识

山东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

车丽娜


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基,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基础教育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出台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课程与教学改革关乎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尤其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学校课程的系统建设和育人方式的整体变革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基础教育领域必须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理念的指引下,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开发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需要系统研究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


当前,尤其需要改变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授受式教学。各级各类学校要推进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系统变革,可以通过大概念教学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利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化和拓展,让学生的生命活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充分孕育。


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中国智慧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鸥


近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绘制了明确“蓝图”。其中“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从制订课程实施的区域规划、制订课程实施的学校规划和健全课程实施监测体系等三方面对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进行了全面而清晰的部署,彰显出课程育人的中国智慧:


一是凸显课程主体的协同智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的各级课程主体不是孤立的,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应以国家课程方案为依据落实课程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课程实施主体职责,形成纵向自上而下的协调规划、横向上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切实提升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助推课程实施的自主智慧。课程方案转化落地注重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挥地方、学校的自主性,赋予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以充分的自主权,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


三是强化课程监测的科学智慧。课程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开展科学合理的课程监测。《行动方案》从国家、省两级开展课程实施监测,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推动研制课程实施监测指标体系,对课程实施状况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进行重点监测,力求发现其优势与不足,对其作出科学的反馈与改进,不断优化与完善课程实施监测体系。


跨学科主题学习:以“主题学习”的方式实现“跨科目”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允漷


教育部近日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视作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这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从新课程语境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跨科目”的主题综合学习,即基于科目A,整合运用至少一门他科目B的概念、观念和方法,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可归纳为“A跨B”与“A跨B+”两种类型。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以科目为锚点、以主题为抓手、以实践为路径和以素养为导向四个本质属性,集中体现了新课标修订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精神,是推进综合学习的中间道路,是核心素养时代学习革命的重要表征。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围绕实施单元化、主题意义化、内容结构化、学习实践化和评价表现化进行系统设计,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构建学校课程规划支持机制促进育人方式变革的落实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和学新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要督促指导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立足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分析资源条件,因校制宜规划学校课程及其实施。这一要求从机制方面强调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与学校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变革育人方式等方面中的相互关系。


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好本校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策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要发挥督促指导作用,共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扎实落地。义务教育学校既要落实好国家课程,同时又要统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普通高中学校要开齐开好必修课程,为学生优势特长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现出办学特色。从学校的现实课程能力来看,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监察和专业机构的学术支持,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是难以实现的。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裘指挥


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基在于实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需要契合时代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要铸牢钢铁长城式的课程思政,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开展触及灵魂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变革,核心是要辩证地处理好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关系。


实施有理性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期待有更多的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开展百花齐放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变革,多采用一些触及学生思维与灵魂的、主动式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等等。


强化能力为重的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设计激活教师主动性的课程教学制度体系,释放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动能;养成自觉的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文化,让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成为一种常态。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版权声明:本文为本站转载文章,仅作分享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