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教师要积极科学合理运用数字化 - 教育资讯 - 青岛正日软件有限公司
教育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观点 | 教师要积极科学合理运用数字化

2023-12-01 | 2853|

日前,教育局长高峰论坛(2023)成功举办。论坛开幕式上,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题作主旨报告,对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理想信念和专业素养作出解读,一起随信息技术机考系统小编来看——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致信中,提到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论述,反映了新时代对教师理想信念、人格品质、专业修养、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的全面要求。


01
新时代教师应有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思想的论述,反映了新时代对教师理想信念、人格品质、专业修养、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的全面要求,是一名教师应有的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教育家的优秀传统。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强教必须强师,有了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遵循,为每名教师提供了努力成长的方向。


教育家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教育家的优秀传统。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是民族的中坚,教师的风范引领着社会的风尚。我国历代知识分子不仅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而且都胸怀天下,抱有报国之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孔子的“有教无类”“仁者爱人”,陶行知的“爱满天下”。这些名言都阐释了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新时代教师要传爱党、爱国、爱人民之道,传修身养心之道,把学生培养成有家国情怀、真实本领、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就像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为真人。


1800万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教育家精神,并锤炼自己成为教育家。


02
新时代教师需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培养教师的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当前我国教育遇到多种挑战:


一是,人类遇到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国际风云变,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遇到一股逆流,保守主义抬头;西方实行技术封锁,企图遏制我国的发展。


二是,人类遇到环境的严重恶化。生态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透支和浪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遇到威胁。


三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工智能使得许多职业消失,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职业。青年就业遇到许多困难。世界各国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的困难。


教育怎么办?出路在于改革。党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公报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教育要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就要培养两类人才:


第一类是通过自立自强掌握高科技的杰出人才,杰出人才需要好的教育,也需要自己的努力。清华大学的钱学森班经过几年的追踪,总结出杰出人才培养的五大因素:第一是驱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科学史上很多科学家的诞生都是因为痴迷于自己的专业;第二是毅力,屡败屡战,要经得起挫折;第三是开放,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第四是智慧,教育人要有智慧;第五是领导力,不是领导他人,是领导自己,能够和他人沟通。


第二类是为了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是创新人才。在培养普遍创新人才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我认为杰出人才是少数,但是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们既要培养杰出人才,也要培养大众创新人才。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及早发现、及早培养,让有天赋的人才脱颖而出。


03
教育必须因时而变


教育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科技、高速度、高质量、创新性、人文性、不确定性,是新时代的特征。


我们经常看到,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心理健康越容易出问题。我一直提倡教育是没有竞争的,不提倡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希望教育局长不用分数评价学校,更不能用分数评价学生。


教育必须因时而变,适应时代的需要。新时代的教育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数字化、国际性、终身性;新时代的教学特征有主体性、个性性、综合性、研究性、互动性。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当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9.6%,到2035年可达75%。因此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改革,实行多样化,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如果都想学清华北大,教育就没有出路。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标准化改为个性化;由重记忆、轻能力转变为重能力、重发展,由定式思维转变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践性思维;由重结果、重分数转变为重过程、重形成。


04
新时代教师要合理运用数字化提高教育质量


2019年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如何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


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如造纸术、印刷术扩大了知识的传播,有了纸就有了课本;工业革命带来了集体学习、班级授课制,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ChatGPT等人工智能给未来教育带来了遐想与疑虑。


数字技术在教育上怎么应用?当前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比较滞后,这是源于教育是塑造人心灵的活动,同时还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教育工作者对智能技术的优势和风险认识都不足。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开放性、个性性、互联性、资源互享。疫情期间我们搞了一些开放课程,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还需要加强。首先,要正确认识数字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的环境扩大了、学习的渠道拓宽了。以往的学习主要在学校里进行,现在可以在网上、在虚拟世界里学习。学习已经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年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其次,要认识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以往教育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且只重记忆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现在是创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因此培养的目标要改变,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是技术问题。教育工作者对智能技术的利用存在技术问题,表现在硬件软件供应不足、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对教师的技术培训还不到位等,特别是边疆、乡村地区教师的技术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如果说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体力,信息革命使电脑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而互联网则把人的脑力联系起来,扩大了人类的大脑,变成了人类共有的大脑,让知识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各种知识,讨论各种问题,人类的智慧可以共享。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以往的教育以集体学习为主,班级授课制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需要。互联网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主要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大数据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替代教师一些机械式的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沟通。


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技术手段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技术是手段,教育生态、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人实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但是育人是目的,立德树人的目的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塑造人的心灵需要教师心灵的关照。


二是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现代教育并不排斥传统,现代教育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仍然要把课讲好。讲解、练习、记忆仍然是需要的。我们不是反对一切的记忆,古诗词、外语这些都需要记忆。我认为,课堂中需要留一块黑板,我们不能被PPT“绑架”了,一个概念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讲,比在PPT上一晃而过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用于教育:谁来做主》,呼吁教育系统应始终确保以学习者的利益为中心,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基于人际互动的教育,而不是取代人际互动。所以我们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不是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是要发挥促进的作用。


三是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虚拟有利于学生感知外部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现实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扩大视野,增长智慧。


总之,新时代教师要积极、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字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来源: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原标题《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