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遵循政策指导,从转型意识、转型方式共发力,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一起随艺术素质评价系统小编看看吧——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职教20条聚焦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特别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为落实职教20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件陆续发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我们点明了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思路:“师生发展”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目标和核心要义,“教育教学”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核心和重中之重。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了“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三大战略任务,以及“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五项重点工作。
2023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简称《通知》),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通知》提出了多项重点任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破解产教融合难题。当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亟待推进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知》提出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重点任务。
第二,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在职教改革中,为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是关键所在。
对此,《通知》提出了“持续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等重点任务。
这些任务不应是孤立的建设项目,而是紧密围绕“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目标而开展的系统工程,相关学校应该聚焦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编制学校信息化规划或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将上述项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统筹规划和设计,与学校相关改革发展工作系统、协同推进落实。
第三,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在我国,大学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主要职能,而《通知》提出的“开展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建设,建设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等重点任务,正是围绕“国际交流与合作”这项职能对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定位。
谈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理清什么叫数字化转型。
相比之下,“信息化”面向管理和过程控制,需要制度、规范、标准、流程较为体系化建设支撑,实施方案相对复杂;而“数字化”是一种用户视角,面向业务和服务,技术路线更加清晰,一般被认为是“信息化”的更高级阶段。数字化转型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领域或实体(如学校)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在数字化转型中,首先要明确数据是关键要素,是战略资源。第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业务的数据化,数据的业务化,最终实现业务和数据的融合,推进业务创新。第三,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是进行全业务、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系统化、体系化重构,最终形成新的形态。第四,数字化转型需要数据、平台和工具的支撑。第五,也是最关键的,是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对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其目标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其路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施、学习服务、考核评价、质量监控等各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全业务、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系统化、体系化重构,在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环境的支持下,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如何推动“转型”落地,包括设施数字化构建数字设施、管理数字化实现数字管理、服务数字化实现数字服务、评价数字化实现数字评价、支持数字化决策等等。
实际上,所有的具体工作,都要基于数字化去思考,这就是为什么数字素养和技能非常重要。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培养师生数字化的意识、观念和正确的态度,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依托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完善数字化体制机制保障,推进构建高质量数字化职业教育体系,最终构建形成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新形态。
今年年初,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
职业教育数字化和高等教育数字化在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定位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比较密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此外,随着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加速推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变得越来越重要。优化教育类型的核心,是打通各类型教育之间人才成长发展通道。
关于职业教育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区别,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是,高等教育偏重学科建设,重点关注通识教育、理论学习、技术和工程教育等,聚焦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职业教育则面向经济主战场,与行业企业密切结合,偏重于专业教育和岗位技术技能训练,强调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技能训练和技术技能知识迁移,以及对项目和工程的系统化、体系化参与,聚焦工匠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相比普通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程度和投入远远不够。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而面对企业需求,学校能力又不足等等。为解决这些痛点,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人们往往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技术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今天的数字化是一种战略,一种新的生产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是一个全员、全业务、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工作,不能只由信息技术部门来承担。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的身体力行和着力推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指出:“要将信息化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进行统筹规划。”
如果学校在做事业规划时没有同步考虑信息化规划,那么信息化规划往往就会沦为技术部门的建设计划,没有与学校各方面业务深度融合,它的改革作用、引领驱动作用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出现信息化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为此,要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规划去落实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目标愿景、重点任务、优势劣势进行系统分析,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强化分工协作,同向发力,切实解决信息化与学校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再次,要做好“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同样的道理来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也要做好“两个结合”的文章。
国外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不宜照搬。一方面,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等方面形成了社会文化方面的优势。我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文化的不同决定了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不同。我们要基于自己的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六艺”、“知行合一”、墨子的“士”与“匠”相统一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果直接挪用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将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应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既要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也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改革工程,其目的是形成职业教育“新形态”。目前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还处于初级阶段。例如,“一网通办”打通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是服务数字化的一种初级形态;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打破了学校之间的界限,是资源数字化的一种初级生态。
以优质课程的建设路径和模式为例,之所以是“初级生态”,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教学资源的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国家公共服务平台针对的还是少数教师,要真正落实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立足于所有教师的全员参与。
下一步,职业院校应该更加立足学校本身,将自己的课程建设好、打磨好,实现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本地化部署、常态化应用,将经过学生认可的、优秀的网络课程等推到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从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转型来看,笔者一直有一个理想:一个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将拥有一个个人账号,根据其密码规则注册完成后,就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学校的各项课程和服务,包括课程进度、预警、需求推送等,打造自适应智能学习和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数字档案。当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时,数字档案亦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打造这样理想中的数字化生态,需要基础平台基础软件的支撑、数据标准数据模型的管理和建设,还需要项目需求方和项目开发方的紧密合作。但打造这样一个生态,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难题,其关键在于管理服务理念与模式的变革。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孤立的某个点、某个方面,而是涉及从设施、管理、服务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体系化、系统化转型,需要打通各种壁垒,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的协同管理和服务,需要将数字技术全面融合于职业教育全业务、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中。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多方协同、统筹推进,而其中最核心的还是要提高认识,实现理念的创新。职业教育的所有利益相关方,特别是领导层,要明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和内涵,建立起数字化转型的理念观念,由此,才能绘制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效导向相结合,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推进职业教育的综合改革,通过数字化来引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微信公众号
原文:葛连升:职教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理念创新
本文根据山东大学教授葛连升对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话题的分享内容整理,整理:项阳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