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发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快跟着信息技术考试系统的小编看看具体内容吧~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国家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要素价值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效能整体提升。
围绕发展目标,《规划》部署了10项重大任务,明确了任务涉及的17项重点工程。同时《规划》还提出了10项优先行动,公布了各行动目标及具体内容。
《规划》重点提出了开展终身数字教育、开展“互联网+教育”云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专用网络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等,文件全篇多处涉及教育。重点内容一起来看——
10项重大任务第八项“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
首先要求“开展终身数字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
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发挥在线教育、虚拟仿真实训等优势,深化教育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不断拓展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扩大学分银行试点及成果积累、认证和转化,建设终身学习经历公共服务体系。
其次提出“丰富数字文旅和体育服务”。
要求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教育基地等文化资源数字化,提供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全国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
任务对应涉及的重点工程“数字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工程”
重点提出开展“互联网+教育”云网一体化建设。
具体内容包括:
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专用网络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构建泛在的网络学习空间,支撑各类创新型教学的常态化应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10项优先行动的第一项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
行动目标:
到2023年,全民数字技能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弱势群体数字素养与技能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培训广泛普及,让人民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具体内容包括:
搭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资源体系。统筹制定全民数字技能教育推进方案,充分调动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运营商、企业等社会资源,优化和拓展数字技能教育资源和获取渠道,分级分类推进线上线下数字技能教育培训试点示范。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更好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学习需要。
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培训。面向公众开展智能终端使用、就业、就医、消费、商务、金融、网络安全等多样化数字技能培训项目,推广和普及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在大中小学设臵常态化、场景化数字技能课程,激发数字创新潜能。将优质传统文化道德规范与数字礼仪教育相互结合,厚植数字公民责任意识,优化数字生活环境,提升数字生活品质。
精准帮扶信息弱势群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开展面向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及革命老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数字技能帮扶,有效提升信息弱势群体在数字设备使用、在线服务获取、数字消费、网络欺诈防范等方面的素养水平。注重线上线下服务方式柔性融合,提供无感帮扶,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支持民族语言语音、视频、搜索技术和软件研发,加强民族地区数字化教育内容建设和文化产品供给。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 教育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
一、现状与形势
二、总体部署
(三)发展目标
数字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无障碍信息化设施持续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便捷惠民,信息化对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有效发挥,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民政、文化等领域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主攻方向
深化创新驱动,引领更高质量发展。深化基础研究,构建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校、院所、企业等开展高效合作,建立线上线下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形成基于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四、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1、建设泛在智能的网络连接设施。
统筹推进全国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改造,深化商业应用IPv6部署,提升终端IPv6支持能力,实现网络、应用、终端向下一代互联网平滑演进升级。
专栏1 5G创新应用工程
2、 培育5G技术应用生态。
加快基于5G网络音视频传输能力建设,丰富教育、体育、传媒、娱乐等领域的4K/8K、虚拟/增强现实(VR/AR)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
3、构建云网融合的新型算力设施。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4、统筹部署医疗、教育、广电、科研等公共服务和重要领域云数据中心,加强区域优化布局、集约建设和节能增效。
推进云网一体化建设发展,实现云计算资源和网络设施有机融合。统筹建设面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的算力和算法中心,构建具备周边环境感应能力和反馈回应能力的边缘计算节点,提供低时延、高可靠、强安全边缘计算服务。加强国家超级计算设施体系统筹布局,探索大型机对外开放服务的市场化培育机制。开展“中国科技云”应用创新示范,提升科研创新服务支撑能力。
专栏3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工程
2. 建设完善一体化算力服务。
加强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推动政务、科学、教育、医疗等公共算力服务资源整合开放,构建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公共算力服务,促进算力的普及应用。
(二)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 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加快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全过程应用。支持构建农业、工业、商业、教育、医疗、安防、自然资源、水利、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审判执行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提升数据资源价值。
(五)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 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专栏11 信息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1、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鼓励数字创意产业与生产制造、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健康医疗和养老、智慧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
2、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拓展区域互动合作,推进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快电子商务、旅游、教育、普惠金融服务等发展。
(六)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 打造一体化智慧化公共安全体系。
专栏13 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工程
5. 开展教育社会实验。研究人工智能对教育模式和教育对象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八)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 开展终身数字教育。
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发挥在线教育、虚拟仿真实训等优势,深化教育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不断拓展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扩大学分银行试点及成果积累、认证和转化,建设终身学习经历公共服务体系。
丰富数字文旅和体育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教育基地等文化资源数字化,提供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全国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
专栏16 数字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工程
1.开展“互联网+教育”云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专用网络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构建泛在的网络学习空间,支撑各类创新型教学的常态化应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五、优先行动
(一)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
行动目标:到2023年,全民数字技能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弱势群体数字素养与技能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培训广泛普及,让人民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搭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资源体系。统筹制定全民数字技能教育推进方案,充分调动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运营商、企业等社会资源,优化和拓展数字技能教育资源和获取渠道,分级分类推进线上线下数字技能教育培训试点示范。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更好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学习需要。
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培训。面向公众开展智能终端使用、就业、就医、消费、商务、金融、网络安全等多样化数字技能培训项目,推广和普及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在大中小学设臵常态化、场景化数字技能课程,激发数字创新潜能。将优质传统文化道德规范与数字礼仪教育相互结合,厚植数字公民责任意识,优化数字生活环境,提升数字生活品质。
精准帮扶信息弱势群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开展面向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及革命老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数字技能帮扶,有效提升信息弱势群体在数字设备使用、在线服务获取、数字消费、网络欺诈防范等方面的素养水平。注重线上线下服务方式柔性融合,提供无感帮扶,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支持民族语言语音、视频、搜索技术和软件研发,加强民族地区数字化教育内容建设和文化产品供给。
(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提升信息惠农服务水平。
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帮助乡村学校开足开好开齐国家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三)强化队伍建设
持续开展各类专项创业技能教育与培训计划,健全完善职称制度、职业资格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体系,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领导干部网信教育培训,大力推动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
(五)强化战略研究
鼓励和推动科研院所成立数字中国、数字社会高端智库和研究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