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浅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 教育资讯 - 青岛正日软件有限公司
教育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观点 | 浅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2022-08-10 | 2937|

随着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评价的内容从考察学习的“量”,拓展到学习的“质”和“量”相结合,儿终结性评价很难加以测量,这种“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提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具体内容快跟着信息技术考试的小编来看看吧~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某一教学活动完成后,对教学活动的最后成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是一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即学生学习成就与学习目标的一致程度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从而能区别优劣或分出等级。它客观简便,易于量化,易于施行。但是,终结性评价目标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评价形式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这种评价方式违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之上,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桎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教学意识与教学行为存在偏差,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过程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是什么

过程性评价目前仍然缺乏学界广为认可的内涵。一些学者认为,过程性评价是具有诊断功能的测量工具;一些学者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个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评估过程,是对评估结果(数据)的过程性使用。

对于第一种观点,若把过程性评价视为具有诊断功能的测量工具,那么就很难将其与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档案式评价等具体评估方法区分开来;对于第二种观点,如果纯粹是提升学业成就,一些终结性评价方式也可以达到,如学期期末考试有反拨效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

笔者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以将所搜集的信息用于改进为本质特点,以科学性、导向性、多元性、激励性、情感性、可行性为原则,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这个最初目的派生的多种目的为价值,同时,又内容丰富、途径方法多面,是一个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整合过程。


(二)过程性评价评什么

随着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评价的内容从考察学习的“量”,拓展到学习的“质”和“量”相结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学习质量、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和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1.学习质量

学习质量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价值取向和兴趣,以及他们对学习效果产生特定的期望,这种期望驱使学生采取特定的策略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产生与期望相匹配的结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确认学生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质量。


2.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

终结性测验可以很好地考察经过一个学习阶段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但无法很好地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譬如:

①学习策略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以过程性评价作为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提问、讨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水平。

②与学科学习紧密相关但难以通过终结性评价衡量的智能因素,如口语表达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③通过学科学习达成的高层次学习目标,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正确的科学观等等。而这些则是过程性评价关注的内容之一。


3.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程性评价通过考察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对学习任务的意向、学习习惯、透过学习过程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给予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身建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三)为什么提倡过程性评价

笔者将在这里从价值取向、全面性、动态性、深刻性等方面对过程性评价的性质作进一步的剖析。


1.过程性和目标性并重的价值取向

过程性评价不是微观意义上的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评价不仅应关注学习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情感态度,以及采取的学习方式都是一种动态的表现,终结性评价很难加以测量,这种“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基础。


2.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全面”的评价

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上看,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更为全面,更能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过程性评价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


3.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及时、持续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某个教学环节开始或结束时进行,而过程性评价则融于教学过程中,因此它的一个优越性就是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最新情况,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师把自己观察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基于持续性的过程性评价意见,可以形成个人发展预期和规划,有助于其后续课程选择乃至职业生涯设计。


4.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深刻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和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波动性和模糊性,表面上看,这种评价是“非理性”的,但在很多时候,这种“非理性”却又是深刻的。就单次的过程性评价来看,固然它周期短、局限性大,但过程性评价又是连续性的,一次评价活动还未结束,下一个评价活动已经展开,且下一个评价往往是建立在上一个评价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是对上一个评价的修正与补充。所以,单个评价或许显得缺乏较高的可信度和效应度,但从整个过程来看,它最终还是比较接近事实的,常言道:最了解学生的是教师,原因大概在于此吧。


5.过程性评价对学校和教学管理系统有正向作用

学校和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数据分析,识别学校管理上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利于管理政策的制订,如资源分配、课程发展等;教学系统管理者也可通过教育行为表现的数据来判断学校是否满足标准等。


(四)过程性评价怎么做

从操作层面上看,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应该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

这个环节是对评价体系的前期分析,评价主体应该基于实际情况,根据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书面作业、课堂回答、课内外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

过程性评价是基于人们对学习质量的认识提出来的,是一种较具体方法更为上位的评价过程,因此,应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制定有效的评价方案。常用的评价工具包括自我记录、自我评价,他人记录、他人评价,评价量表,档案记录等。


3.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作出相关判断

搜集和分析数据是评价的实施过程,目的在于分析和发现实施教学方案中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者既要熟知教学和评估理论、项目背景知识,还要能够运用初步的数据获得所需的信息,结合项目目标和策略以及教学实施过程数据,分析数据并作出相关判断。此外,还要能够用及时恰当的方式把信息反馈给评估参与者。


4.根据反复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改进以及如何调整教学项目

评价是一个动态多次的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教学项目的进展给予指导,为达到这一目的,评价者要不断把评价结果向项目负责人汇报,以便使其及时了解项目的实施现状,项目负责人根据反复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改进以及如何调整教学项目。


5.反思和改进评价方案

整个评价方案实施结束以后,还需要对评价方案进行再评价,也称“元评价”,即: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检讨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与结果,借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纠正评价工作之不足,而对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评价进行价值判断。元评价的关键是确定元评价的标准问题,即一份好的方案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就下述问题作为准则考察评价方案:

①有效。方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最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

②可行。方案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评价的工具是否繁琐,是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

③可信。评价的标准是否都恰切,评价的工具信息是否正确。

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考查,学生和教师可以找出评价方案的不足,改进评价的方式和工具,从而更好地完成下一步的评价工作。过程性评价是动态多元的,而不是一个僵化单一的评价方式,因此,即使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仍然可以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修正评价方案。以上环节可用下图表示: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整合与运用

(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辩证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布卢姆等人曾经用恒温器和寒暑表来类比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测量室温的寒暑表可能是十分精确的,但除了记示或测示室温之外,它对室温起不了任何作用。对比之下,恒温器根据与既定标准温度的关系来记示室温,其后随即制定各种改正程序,直到室温达到既定的标准温度为止。

终结性评价就像寒暑表,是对学习的评价;而过程性评价就像恒温器,是为了改进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评价形式不同,而在于评价目的和功能不同。


2.两者相互转化

从一个学期来看,单元测试应属于过程性评价工具,强调测试的反馈作用,教师评讲单元测试,若学生不能充分吸收教师的反馈,分析自己试卷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只是记住了自己的分数和分数所赋予的满足感或自卑感,并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努力,那么这样的单元测试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完全丧失了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变成了终结性评价。而常用的终结性评价工具如期末考试,与高考比起来,仍应该具有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又强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相对的。

因此,无论一个学习评价活动的内容、形式是什么,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的目的不同,这个评价活动可以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相互转化,即:若信息用于诊断、分析和提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它就是过程性评价;若信息仅用于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它就是终结性评价。


3.两者相辅相成

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可以为过程性评价提供基础或依据,教师在权威的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过程性评价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发现终结性评价无法测评到的更加深刻的一面,这也就延伸了终结性评价的范围和作用。另外,从学生学业成就角度来说,过程性评价评的是一个较小的时间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终结性评价评的是某个完整的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过程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提供诊断性信息,终结性评价又为后面的过程性评价提供服务,如此交替循环,促进目标的最终达成。


(二)强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整合,形成一个多元互补的评价体系

1.加强教师的评价角色

首先,由于教师能够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会更加全面,也能够及时修正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在众多评价角色中的突出位置有助于巩固教师的评估素养和技能,强化专业性,确保评估和指导之间的紧密联系。


2.加强对教师的评价

加强对教师的评价旨在加强教师的评估素养。评估素养包括辨别可能影响评估结果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跟踪进步的能力。总体而言,教师应能清楚地表达可被测量的学习目标,以及这些目标与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所体现的内容和思想之间的匹配程度,以便让学生能够达成这些目标;应能分析课堂问题、测试题目和表现型评估任务,并判断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思维技能;同时,应能为学生的表现提供有效且有用的反馈。


3.着重认知科学来加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有效性

在计量理论不断发展的基础下,有效的终结性评价可以规范指导“基于教室”的过程性评价。

有效的终结性评价应该包括:通过研究学生在已给定的领域中的学习方法,通过找出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来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完善后期的教学过程;通过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不是特定的教学内容,使评价能更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智能发展,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区分学生在某个领域内不同层次的行为表现,提供判别学习表现层次的多样式方法。


4.发展“课程嵌入式”评价

“课程嵌入式”评价是以课程教学为基础,教师以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系统化的方式,对学生作业按课程目标来评出等级,以此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先确定自己教授课程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分成几个方面,设计出各个学习目标的评分准则,按照准则给学生的表现评等级,并记录这些数据和该课程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由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式灵活,评价过程及根据评价来改进“教”与“学”的过程是由教师来掌握,而不是被行政管理人员等他人掌握,因此,“课程嵌入式”评价避免了评价设计的普遍性和真实性的问题。此外,有研究表明,“课程嵌入式”评价的推进有助于表达教学目标、发现课程内或课程之间的矛盾,使用“课程嵌入式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


5.使用诊断性评价可以更好地辨别低成就层次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整合终结性评价的数据虽然有利于政策的制定,从而发现多数学生的困难,但是不能分析出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来源。教师可以使用诊断性评价来分析那些基于标准化或其他评价方式中低成就层次学生的学习困难来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6.考虑用群体抽样达到大规模评估项目的目标

群体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单位的方法,不仅可以评估学生在不同课程中的表现,还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引起的分数膨胀问题,因此,群体抽样可能会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的信息,从而满足学校通过视察、教师通过评估来达到教学目的的需求,为学校提供是否需要额外资助方面充分的数据。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群体抽样能够促进大规模、标准化评估和“基于教室”的评价的整合;在特定总体里,学生的个体管理成本也会更加合理。


7.充分利用基于技术的评价

创新性计算机评估可根据复杂的认知性任务给学生的表现打分,如: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开放性表现评估、论文写作、沟通合作等。例如,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评估可能包含模仿活动,为大规模表现型评估的评分提供可能性。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呈现及运用

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实践中,很多学校把“过程性评价的结果赋予权重,折算成一个分数,然后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相加,作为最终学习结果”。那么,这样的整合做法对吗?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看过程性评价目的和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内容主要不是学生最后达到的水平,而是学生的进步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使学生能够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简单地把过程性评价的情况折算为一个分数加到考试成绩里面去有损过程性评价的本意,应该要体现其增值性,因此,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应该分别给予呈现报告。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意义及内容

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综合评价的内涵、意义、基本原则、评价程序等作了清晰的界定。

《意见》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要以坚持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为基本原则;信息内容包含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修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八个方面。评价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等五个方面。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从《意见》中得出,综合素质评价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具有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同时,高中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高校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又具有终结性评价的功能。


(三)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兼备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和终结性评价的功能,因此,如何加强教师的评价角色,加强教师的评价,着重认知科学来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弄清课程、目标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的关系,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关注低成就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群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工具等问题,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王文棣,女,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研究方向为考试管理与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