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 - 教育资讯 - 青岛正日软件有限公司
教育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

2023-08-04 | 3631|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成长。一个国家,只有人成长发展得更好,才能够成为教育强国。

储朝晖,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81年,他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确立了“以教育为职业、以研究为生命、将教育办得更好”的人生目标。作为教育学者,随后的40余年,储朝晖为实现“人类优教”的初心,致力于教育研究和为教育决策服务。近日,他围绕“教育如何改革,才能建成教育强国”这一主题与本刊进行了对话。储朝晖表示,教育强国对社会的多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其本质是教育自身强与教育功能强的统一,要从教育强国的理念与内涵、结构与特征、政策与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实践,才能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服务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


教育部正在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基于您的理解,您愿景中的教育强国是什么样的?

储朝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目标。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从概念产生来看,“教育强国”最早可见于我曾参与起草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在《纲要》的序言部分,明确提出“强国必先强教”。事实上,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说法,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教育强国的“强”有两个理解层面:一是“强”作为形容词,指教育强的国家;二是“强”作为动词,指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

理解教育强国,首先要考虑到其概念的相对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强国是相对于特定时代、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以及特定的国际环境而言的。比如,古代教育强国、现代教育强国,亚洲的教育强国、世界的教育强国等;其次,评价标准也具有相对性,不同的教育理念判断教育强国的标准也不同。最后,从内部构成看,教育服务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个体、社会、国家等不同的主体都可能对教育强国提出需求。因此,服务对象的成长状态也是衡量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不是强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教育强国概念内涵角度看,一个国家成为教育强国一般要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经济社会处在相对较强的发展阶段,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二是要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且切合时代需要。历史上的教育强国,在当时都有很多的教育思想家、教育实践家出现。他们的教育思想经过广泛流传和实验,逐渐影响着教育实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辅助人的成长。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其国民能得到更好、更充分地成长和发展,它才能够成为教育强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有一个底线,仅仅依靠教育经费的投入或者刚性的校舍建设、硬件设施来实现教育强国,可能性很小。

更具体地来看,教育强国内涵的细分指标有四个方面。第一,教育的普及水平新时代教育的普及化应该实现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全覆盖,普及的水平、程度、质量是衡量教育强国内涵的重要指标。第二,教育质量的状况现在我们通常讲中国是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从教育大国这个角度看,我国的教育规模达到了,但质量在世界上并不是很强,且中国的教师和学生在世界各国当中的教学时间、学习时间反而是排在前面的,这就是效能问题,也是第三项指标。第三,教育的效能情况若效能不高,就使得我们社会发明、创造、创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四,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普惠性这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


人民满意度是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


衡量教育强国的标准是什么?

储朝晖: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教育强国,很难简单地靠几个数据或一个指标体系做出判定,但判定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一是教育本体是否强。即教育系统本身的程序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高效,是否能够确确实实为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该意见也是希望教育体系本身强起来。

二是教育对象是否强。即从教育对象对教育的需求角度看,是否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对其人生、职业生涯、自我发展切实发挥作用,且作用是否显著,是否具有针对性等,而不是无的放矢、抑制甚至伤害学生。

三是主体价值是否强。从内部看,人民满意度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外部看,第三方评价有利于教育改进。比如,我们可以依据世界各国的资料来学习怎样建立教育强国,世界各国也会参考中国的数据资料来对中国教育进行评定,这个评定是值得参考的。

教育强国应具备哪些特征?

储朝晖:从结构和特征角度看,教育强国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均衡。这是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指标。上述《意见》即是为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出的。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二是多样。如果只是单一的教育,很难成为教育强国。教育的内容、方式、办学主体,都应该是多样的。为什么要多样呢?因为人的天性是多样的,多样的教育才能给更多人适合的成长机会。社会对人的成长发展需求是多样的,若大家都是一样的,这个个体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他就很难有机会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三是协调。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承接的,而不应该是相互矛盾、相互分离的。比如,当前高技能人才的供不应求,就是职普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融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剪刀差”“内卷”等问题。

四是可持续。一方面,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划、政策等要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具有教育强国的体制机制基础,包括管理、评价、主办的体制与机制,都应该适应教育强国的需求。借鉴历史实践,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是要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首先,处理好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政府和学校之间应该责权明确;其次,就体制本身而言,开放的体制更有利于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最后,教育体制与机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


您刚提到了均衡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储朝晖:首先还是要解放思想。从我做的历史研究和现实的实际调查两个角度来看,现在我们整体的教育思想太刻板、单一。为什么“内卷”呢?事实上大家的思路都进入了一个小胡同,这个小胡同越走越窄,这肯定不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体现。

其次要简政放权。所谓简政放权,就是专业的事真正赋权委托专业的人去做,不放心可以再委托专业的机构监督预评估,发现哪个主体不负责或未做好就换人。要减少发文数量,防止将教师变为“表哥”“表姐”,要让教师全神贯注地做教育教学工作。否则,教育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积重难返。

最后是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确保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即“当事人必须要有当事权”。基于40多年的调研,我认为这三个方面是基本底线,是更为关键的着力点。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在继续前行的道路上,中国教育改革将面临哪些新的时代挑战?

储朝晖:第一,经费问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这是我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且连续10年巩固的一个目标,但与世界平均4.3%和OECD国家平均4.9%的水平相比,我国的这一比例并不高,位居180个国家和地区当中的中间位次。因此,如何切实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如何科学调整和合理优化教育经费配置结构,成为关乎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顺利持续推进的关键。

第二,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评价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出现诸多问题的起因。教育评价权力不能过于集中,单一标准会造成大家有求于它,就会丢掉自己的个性,就不可能强。个体强再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整体才能强;不能实现最大数量的个体强,整体就无法强。要认识到这个逻辑,才能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专业的多元评价,需要在思想观念、评价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走出单一评价的死胡同,以缓解“五唯”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打破长期以来 “一考定终身”的僵局。

第三,必须丰富教育思想世界历史上教育强国的发展路径表明,丰富的教育思想在推动教育改进向前发展中发挥着原动力和润滑剂的重要作用。


您一直以探求教育真理,解决教育问题为己任,在您看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储朝晖: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需要培养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人,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未来人。教育不仅要发挥促进人的发展的内部职能,也要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外部职能;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更要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家国情怀、历史责任感、文化内涵的中国人格。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人的成长发展是一个经过几千年积累的专业问题,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工业问题、农业问题或是一个行政指令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应就个体情况进行调查、做出判定,再制定方案。因此,教育要回归到注重人格的养成、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只看重知识掌握、文凭和学历,高等教育也要由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


您认为,教育应如何改进,才能建成教育强国?

储朝晖: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满足教育主体的选择性需求,通过选择存优汰劣,此外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一是加强法治。第一,实现教育强国必须依法治教。目前,包括《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内,我国共有8部与教育相关的法律,但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还没有学校法、考试法等基本的法律保障。第二,要科学实施教育政策,避免或减少“文山会海”现象。第三,要加强完善教育资源(包括经费资源、生源资源、教师资源等)方面的保障,补齐区域、校际、特殊人群等方面的短板,实现均衡发展。

二是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融通和一体化上下功夫。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是要使各级各类教育“强起来”,更要注意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解决好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融合和一体化问题,推动教育系统再造。教育强国的建设必须以教育观念的重构、教育系统的再造和教育育人功能的整体优化为具体抓手。需要强调的是,教育强国不能单单从某一方面来实现,比如教育数字化,它主要是工具。思想是“强”的源头,工具是“强”的实现,两者都“强”才能真“强”。我们可以借力数字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但要防止被数字化、技术化奴役。

三是要从硬实力、软实力同时推进判断一个国家的教育综合实力怎样,究竟是不是教育强国,要看它的教育是不是同时具备足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若一个国家虽然教育规模大,相关比例与结构也很理想,但教育的品质很一般,甚至比较低劣,那么,这个国家就只是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概言之,教育强国本质上是教育自身强与教育功能强的统一。

文章转载自《在线学习》杂志2023年7月刊(总第94期),主笔  何曼,原题为《思想者说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

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